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作为街道党员干部,我们深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通过自学和集中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报告精神,结合街道工作实际,现从五个方面分享心得体会,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诠释忠诚。
一、筑牢信念根基,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一是淬炼政治品格,把稳思想之舵。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行动的根本遵循。街道党员干部需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将“两个确立”的政治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报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需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出发点,坚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做“上心事”来做,察民情、解民意、纾民怨,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比如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养老服务等民生工程,通过“居民议事会”“微更新”等机制,让治理成果更有温度,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强化战略思维,锚定发展方向。面对“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街道党员干部要有创新思想和破圈思维,主动融入大局,如打造“智慧+韧性”社区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基层服务深度融合,为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提升执行效能,以务实之姿跑出发展加速度。一是弘扬“马上就办”作风。针对报告中“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等任务,街道需建立“项目清单化、责任具体化、整改清晰化”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惠及企业和群众。二是创新治理模式。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发展路径,找寻破解瓶颈的思路和方法,释发服务能量。比如通过“红色议事厅”整合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力量,破解停车难、环境整治等顽疾,实现“小事不出社区”。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围绕报告提出的“扩大就业”“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给我们发展带来了启示。街道可搭建“企业-社区-学校”联动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培训、助企纾困活动,同时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让公共服务更精准、更高效、更全面。
三、聚焦质量提升,以匠心之力打造民生精品。一是精准施策惠民生。在落实“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城市更新”等任务中,需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如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时,通过“分片包干”“一户一策”化解矛盾,确保工程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双达标。二是创新驱动提质效。报告强调“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举措十分亮眼,对于街道发展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街道可试点“智慧社区”平台,整合政务、物业、商业资源,实现数据共享、问题预警,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三是严格标准守底线。在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需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例如,对餐饮油烟、垃圾分类等实施网格化巡查,以“零容忍”态度筑牢安全屏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四、保持战略定力,以坚韧之心续写奋斗篇章。一是锚定目标抓落实。面对“碳中和”“乡村振兴”等长期任务,街道需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如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发展XX经济等,以“钉钉子”精神一茬接着一茬干。二是攻坚克难破瓶颈。针对一些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城中村改造、集体资产盘活等,需成立专项攻坚小组,通过打好“政策+法律+协商”组合拳,稳妥化解矛盾,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三是凝聚合力促协同。要加强与上级部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协调联动。特别是联合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五、锤炼过硬作风,以清廉之魂永葆政治本色。一是严守纪律规矩。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四不两直”督查等方式,严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在街道防迅减灾、林草防火、生态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干部需发扬“想在前、干在前、冲锋前”的精神,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身体力行,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彰显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大兴实干之风。落实报告中“反对空谈、强调实干”的要求,建立“实绩晾晒”机制,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等指标纳入考核,激励干部主动作为、争先进位。街道的党员干部要以夙夜为公的扎实作风,以抓铁有痕的斗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全面做好街道各项工作,努力破解群众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5年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作为街道党员干部,我们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信念坚守中锤炼党性,在高效执行中彰显作为,在质量追求中厚植情怀,在久久为功中续写华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基层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