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根据学习教育安排,今天我以“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强化作风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是关键。”党的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当好“领头雁”。
一、要在作风方面坚持“以上率下”,培养亲民重民的优良作风。贯彻群众路线关键在于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有力抓手。抓作风建设要有实效,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党的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杜绝官僚主义习气和作风。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 明确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冷暖,注重工作方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生动诠释了“以上率下”。习近平总书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不仅有着红色基因传承和良好家风熏陶,还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历。早在幼年时期,习近平便亲身感受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粒粒得来皆辛苦的艰辛与不易。青年时期,他在陕北梁家河度过了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更加体会到农民生活的困难和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多年来,他从乡村到县城,从西部地区到东南沿海,再到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和上海市,所到之处,始终不忘到基层一线考察调研,深入了解基层一线党群工作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由于经常接触基层群众,习近平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习惯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俗语与群众交流。如,他要求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接地气”“充充电”,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补足信仰之“钙”,医治精神“软骨病”, 遏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提出改进工作作风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墙”,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等等。这些通俗平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迅速拉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使人民群众倍感亲切,从而转化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精神力量。
二、要在榜样形象方面“以上率下”,树立身正垂范的标准样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了从治标到治本、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取得了从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变的重大成就。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气候正在形成,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等等。无不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正人先正己的政治自觉和勇于自我革命的无畏担当。正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树立起了“正人必先正己”的鲜明态度,用极其严格的标尺来度量自己,用十分规范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全党作出了示范和表率,以上率下、上行下效的正能量才得以充分弘扬。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少数”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影响身边同事和下属、乃至全社会的作风,产生积极的引领效应。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切实解决他们渴求的、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主要是指在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方向等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认真践行思悟。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时,要坚持合规合法,决不能越俎代庖,干预本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只能行使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监督权。对于违法乱纪、违规操作的具体人和具体事,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警告或阻止,让其知道任由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和不可挽回性。同时,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三、要在发展理念方面“以上率下”,坚持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人民性源自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党的理论不断创新的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并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首个“必须坚持”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群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党群干群关系自然就会越来越融洽。如果一个地方领导整天盯着 GDP、招商引资、建设开发区、搞工业园项目等,整天考虑自己的政绩和升迁,而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毫不关心,就不能称为一位称职的领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是密切党同群众关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既担负着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给每位群众、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进千家万户的职责使命,又要善于体察民情,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提出的重大意见或建议汇报到上级党委,再由各级党委向上汇报直至中央,为党中央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各级党委(党组)和党的主要领导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做到上传下达,上下融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发展理念,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重视教育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解决的是发展动力的问题;“协调”重视发展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的平衡性,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开放”注重内因外因辩证关系,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强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互补作用,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正是因为全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所以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累,区域、产业、行业间协调发展初见端倪,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效显著,对外开放与对外投资合作深度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全面发力,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这些成就的取得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誉。
四、要在坚强意志方面“以上率下”,磨砺果敢担当的品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当干部既要有对党忠诚、为民做主的担当,更要有与不良风气和现象作斗争的果敢。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克服消极被动心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新时代要有新担当,新担当才能新作为。任何时候,各级领导干部都不能消极懈怠。要善于团结班子力量,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甚至不同意见,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要善于凝聚群众力量,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激励与约束、奖励与惩罚并重,严管和厚爱结合,集中群众智慧,调动群众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发展。当前,干部队伍的工作状态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少数不敢作为、不愿作为、拈轻怕重、得过且过、敷衍塞责、躺平甩锅等消极现象,甚至还有少数领导干部嘲讽那些担当果敢、有情怀、做实事的干部,说他们是“傻子”、做事情“吃力不讨好”,等等,此等不良行为和风气必须纠正。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和现象,一方面,要严肃党纪,严惩少数“躺平者”;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激励干部身体力行、果敢担当。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对党负责、为民尽责的初心和使命,时刻不忘在心中立起党纪国法标尺,始终绷紧自我约束的纪律之弦,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清正之风果敢担当,向组织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尤其是在两个大局下,我国改革困难不少,发展任务很重,矛盾错综复杂,党和政府的责任重于泰山。广大党员干部要迎难而上、敢于斗争,面对风险从容不迫,面对困难全力以赴,面对诱惑心有定力,以“铁肩担道义”的果敢奋力谱写新时代华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廉洁用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立‘明规矩’、破‘潜规则’,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只要以身作则,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敢于同歪风邪气和不良行为作坚决斗争,就能在全党全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