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厚植为民情怀 践行使命担当
规划财务处副处长 陈希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感悟十年伟大变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回望过去十年,安徽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为民宗旨,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孤老残幼”等420万名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低保、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标准大幅增长。“一老一小”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老年助餐行动快速推进,建成了老年助餐点6340个,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38.4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270万平方米,护理型床位比例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保护网络逐步形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扎实有力,18万名社区工作者、3.6万家社会组织在为民服务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坚实作用,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十年来安徽民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正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感悟深厚为民情怀,努力做人民群众贴心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个高频词,共出现了105次。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总书记深切的民生情怀,是中国共产党满满的为民初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重大原则和根本立场贯穿始终,对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提出一系列新论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一定要厚植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
三、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把学习成效转化成具体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民政干部,要立足本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民生服务工作,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高、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要扎实推进以“2810”为主要内容的民政“十四五”规划实施,兜住兜好兜牢底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更好发挥民政作用;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加强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提升婚姻、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壮大慈善事业,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助力共同富裕;要推进102项重大工程民政领域项目建设,不断补齐我省社会福利设施、养老服务设施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使民政公共服务更多、更广、更好地惠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使命担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深刻体会转化成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实干担当,坚持“实”字为先,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锤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持“干”字当头,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尽早干、扑下身子沉心干、甩开膀子用力干;保持“闯”的精神,在挑战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我将努力践行新时代“四新”“三好”要求,强化政协委员履职担当,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