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烂梗入侵校园问题及对策建议

网络烂梗入侵校园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和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一些网络用语和视频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两三岁幼童。身处网络时代,知道一些网言网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近年来,一些网络烂梗愈演愈烈甚至入侵校园,对学生成长造成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并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是语言规范受到冲击。网络用语常常为了追求简洁、新奇或者特定的表达效果而不顾传统的语法规则。例如“酱紫”(这样子)、“有木有”(有没有)等表述,在校园中被学生频繁使用。长此以往,学生在正式的书面表达和严谨的口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语法错误。对于正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会干扰他们对正确语法结构的掌握,使他们难以构建规范的语言体系。许多网络流行语是对词汇的不规范创造或歪曲使用。像“凡尔赛文学”这种网络热词,虽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却改变了词汇原有的表意和内涵。学生如果过度接触并使用这类词汇,可能会导致对词汇本义的混淆,影响他们词汇量的准确积累和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网络用语的干扰使得这一环节出现了隐患。来自广东省清远市的村小教师李秀观察到,学生们说得较多的黑话烂梗包括“你个老六”(以出其不意方式获胜或玩阴险手段的人)、“尊嘟假嘟”、“丸辣”等,通常缺乏内涵,有的还带有一定攻击性。有的学生还会做出诸如“电摇”(一种“鬼畜”动作,腿部深蹲、手臂上下晃动)等带有挑衅意味的肢体动作。这些带有攻击性、挑衅意味的表达方式甚至会导致学生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摩擦。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5金币(VIP免费),请先
此部分内容为付费内容,支付后可以阅读全文

三要改善校园社交环境。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校园社交活动,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互动。例如,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体育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话题和交流场景,减少学生对网络用语的依赖。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艺术作品、讨论体育赛事等方式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从而建立更加健康、深入的人际关系。开展社交礼仪教育,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有礼貌的沟通。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礼貌性和内涵性。让学生明白,良好的社交关系建立在真诚、尊重和深入交流的基础上,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用语的简单调侃。通过社交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交素养,改善校园社交氛围。

四提升教师应对能力。强化教师培训,定期为教师提供网络用语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用语的最新动态、含义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用语等。通过培训,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例如,可以邀请网络文化研究专家为教师进行讲座,分享网络用语的研究成果和应对策略。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网络用语中的有益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富有创意的网络用语,引导学生分析其创意来源,并鼓励学生在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明白如何在遵循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发挥语言的创造性。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语言习惯,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部分文章缺省word文档下载,如果需要下载word文档,请在评论区发评论,我们安排修复
0

评论0

请先
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
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
10分钟前 有人购买 去瞅瞅看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