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定,2025 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全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风政风向优向好的坚定决心。作风建设只有 “进行时”,没有 “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教育作为锤炼党性的 “大熔炉”,以深学、细悟、笃行的扎实举措,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聚焦深学,铸就 “千磨万击还坚劲” 的理想信念。学习教育,首要在于深化理论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涵丰富,广泛覆盖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多个层面,其核心要义是维系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心有所信,方能行稳致远;学有所悟,而后笃定践行。唯有深耕理论土壤,方能克服精神上的空虚,涵养坚定的政治定力,固本培元,练就履职尽责所需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我们要秉持 “钉钉子” 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总结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取得的成效与经验。以个人自学为重要抓手,坚持研读原著、学习原文、领悟原理,强化阅读与记忆,时常思考与体悟。主动把握读书班、集中学习研讨、警示教育大会等各类学习契机,在真学、真研、真懂、真通的过程中,持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深入理解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的基础上,不断夯实作风建设的坚实堤坝,真正达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境界。
二、聚焦细悟,涵养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为民情怀。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密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增强群众观念与群众感情,持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学习教育既要深植理论根基,更需深刻领悟为民情怀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 的本质在于将政治承诺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转化既体现于工作作风的自我革新进程中,也贯穿于对民生关切的精准回应环节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仅为作风建设树立了 “戒尺标尺”,更通过在联系群众时轻车简从,在解决问题时真抓实干的导向,构建起干群之间良性互动的制度框架。具体到基层工作实践,必须紧扣主责主业,将职工群众的 “急难愁盼” 作为工作的核心关注点。在职工群众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高频需求领域,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以及相应的处置机制,营造出拴心留人的优良环境,切实提升职工的 “幸福指数”,确保职工能够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唯有在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彰显公仆本色,方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三、聚焦笃行,砥砺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担当作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这一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醒世名言,在新时代作风建设的语境下,焕发出全新的警示价值。任何组织肌体倘若纵容问题如同沉疴积弊般肆意蔓延,最终必将陷入 “轻症转重症” 的治理困境。这种问题病灶不仅会逐渐侵蚀个人的成长动力,更会严重动摇事业发展的根基,使 “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应对急需” 的职责使命沦为一纸空谈。唯有步步求真、求深、求实,方能在彻底整改的过程中激荡起革新的强大力量。我们应当做到动真碰硬,“知过必改”。善于精准发现粮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多方求证,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确保每个整改事项都能构建起 “发现 — 分析 — 解决” 的完整闭环链条。在具体实践中,针对问题清单合理划分 “轻重缓急”。对于当下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开辟 “急诊通道”,实施靶向治疗;对于矛盾交织、错综复杂的深层症结,制定清晰的 “中医调理” 方案,开展系统治理。以自查自纠与多方联动相结合的方式,做到攻坚克难、逐个突破,形成具体翔实的整改台账。同时,建立 “回头看” 的复检机制,做好跟踪管理工作,防止问题出现 “反弹”,真正让学习教育收获务实成效,使担当作为的实干之风在工作中蔚然成风,实现事业的永续发展。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绝非一阵风式的形式主义走过场,而是要成为长期有效、不可逾越的铁规矩、硬杠杠。学习教育将于今年七月底结束,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关键在于保持 “马不离鞍、缰不松手” 的坚定定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新时代粮储人肩负着 “为国管储” 的重大政治责任,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粮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