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对照检查阶段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部署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政治责任,坚持以上率下,扎实推进对照检查阶段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学细悟《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对标中央明确集中整治的11个方面突出问题,聚焦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新表现、隐形变异“四风”问题,严格对照县委“一体推进学查改”工作要求,通过座谈交流、意见征集、谈心谈话、案例剖析等方式,刀刃向内查摆思想根源、制度漏洞和作风短板,形成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班子成员认领主责的整改体系。针对自纠自查出的具体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狠抓源头治理、长效监管和作风提升,确保整改措施清单化、责任链条闭环化、整章建制系统化,切实以问题大起底推动作风大转变、工作大提升,为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一是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转化力仍需强化。少数班子成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多以集体学习、文件通读为主,自主研学时间安排不够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研讨次数较少,对政策内涵的理解尚未完全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二是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仍有短板。个别成员对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反复性认识不够深刻,在调研指导基层时强调业务效率多、关注干部思想动态少,抓作风培育的持续性不足;日常管理中,对涉及文风会风、公务接待等领域的潜在风险点敏感度有待提升,防范“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的前瞻性举措不多。三是以上率下的标杆作用未全面彰显。部分领导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制度执行但柔性指导不足,对分管领域干部的教育管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现象,谈心谈话、警示提醒等常态化监督手段运用不够均衡,导致少数基层单位在教育实效上出现递减现象。此外,联系群众机制还需优化,基层调研中有时拘泥于程序规范,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跟踪问效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上述问题反映出领导班子在统筹理论武装与实践创新、作风建设与效能提升的融会贯通上仍需巩固深化。
(二)厉行节约方面。一是公务接待规范化管理存在执行偏差。个别公务接待活动在落实标准上存在“弹性空间”,如餐饮安排偶有菜品数量超标、搭配不够精简的现象,个别场合为体现地方特色或表达热情,存在少量使用非必需酒水的情况;住宿安排中,虽严格执行差旅费标准,但个别接待因协调统筹不足,出现临时性超规格预订现象,反映出精细化管理意识需进一步增强。二是办公资源配置科学性有待提升。部分办公场所功能布局与简约实用要求存在差距,个别办公室因历史遗留原因面积略超现行规定,需结合用房调整逐步规范;设备采购中,少数部门存在“一步到位”思维,对高配置电子设备实际使用率预估不足,导致部分设备功能闲置,资源利用效率未达最优,艰苦奋斗的精细化管理理念需进一步深化。三是制度执行长效性仍需巩固。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在基层传导中存在“温差”,个别干部对厉行节约的理解停留于“不碰红线”层面,主动优化流程、压缩成本的创新举措较少;部分单位内部监督存在“重结果轻过程”倾向,对日常细微浪费行为的常态化提醒机制不够健全,制度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的结合度需进一步加强。
(五)严格制度执行与监督机制。一是持续深化制度学习培训机制。建立领导班子带头学、机关支部集中学、党员干部专题学的三级联学机制,认真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党支部学习分享会,配套开发*实务课程,在政务APP设立制度口袋书专栏,6月底前组织覆盖全体干部的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实施季度制度执行标兵评选活动,将测评结果与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直接挂钩。二是进一步健全监督约束闭环链条。优化“纪检监察+职能科室+服务对象”三位一体监督体系,设立专项督查组开展一月一重点常态化督导,在政务服务大厅、社区网格设置作风监督观察点,9月底前建成政务云监督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监督数据互联互通。修订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实施细则,建立重点岗位人员履职承诺制,推行重大项目审批双备案双留痕机制。三是创新构建整改提升长效机制。实施“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回头看-优化制度”四步工作法,建立机关作风季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开设啄木鸟问题曝光台,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干预纠正,对重复发生的问题落实“一案双查”。
(六)完善长效机制。一是以学促知,夯实思想根基。制定《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专题学习计划》,通过“集中领学+分组研讨+案例剖析”模式,组织全体干部系统学习《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邀请党校专家围绕“制度架构”“责任链条”“实践路径”开展专题讲座,结合本县近年来作风建设典型案例制作《长效机制运行流程图解》,帮助干部直观掌握制度要求。开展“学制度、明规矩、强担当”主题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结合分管领域梳理制度执行要点,组织中层干部开展“制度执行模拟推演”,推动干部从“被动遵守”向“主动践行”转变,切实增强落实长效机制的自觉性。二是以融促行,强化日常渗透。建立“岗位责任清单+业务流程对照表”双轨机制,将作风建设要求细化为具体操作标准,嵌入公文处理、项目审批、群众接待等高频业务环节,实现制度要求与岗位职责“双向映射”。开发“作风效能管理平台”,实行“周记录、月汇总、季分析”台账管理模式,动态跟踪干部在公务用车、差旅报销、服务群众等场景中的制度执行情况。组建由纪检、督查、业务骨干构成的联合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日常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台账记录不规范、流程衔接不紧密等倾向性问题,通过“提醒函+整改单”形式限时纠偏,确保制度执行不留盲区。三是以评促改,实现动态优化。构建“双向反馈+立体评估”机制,每季度召开作风建设联席会,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12345热线工单、基层调研记录等渠道,分类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作风问题,形成《长效机制运行效能分析报告》。设立“作风建设观察员”岗位,聘请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监督团,定期开展“制度执行开放日”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收集优化建议。建立“制度修订快速响应机制”,对评估发现的制度模糊地带,组织法律顾问、业务部门联合修订实施细则,同步更新《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强化跨部门协同,与审计、财政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对公务接待、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督查。下一步,领导班子将结合“制度建设深化年”部署,通过季度督查“回头看”、干部作风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持续推动长效机制落地见效,确保作风建设常态长效、行稳致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