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局长中心组研讨发言】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可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基本国情和突出短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国情、体现中国特色。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XX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因此,准确把握各区域类型、性质和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推动、差异化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一、科学规划,绘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科学规划乡村,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关键一环。一是深度开展乡村调研,准确把握各个县、镇及村的性质差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我们党的“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他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各地区和部门要开展对本地区村庄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及未来前景等的调研活动。为科学把握各地区差异性特征,实地调研中要充分听取村民及基层一线意见,反映村民诉求,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二是深入分析调研成果,准确把握地区发展的差异性和分化特征,并据此对村庄、镇及县进行有序分类。三是要针对每类区域的现状,坚持长远战略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谋深谋细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各地区和部门应结合国家总规划,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兼具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与落地性的乡村振兴规划。
四、繁荣文化,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
乡村振兴,既要以产业“塑形”,又要以文化“铸魂”。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好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有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二是用好乡村文化设施。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程度以及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五、绿色发展,厚植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可以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微信群、上门宣讲等形式,切实增强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参与意识,激发其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生态补偿、监督、考核及协同等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三是打造高质人居环境,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增进农民福祉的内在要求。第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中的引领作用。第二,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提高农民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六、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基层堡垒
党建引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切实凝聚起抓党建促振兴的强大合力,引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是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找准党建和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契合点,把基层党组织的巨大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二是选优配强“领头羊”。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领头羊”,其能力和格局是决定支部能否建强的关键。第一,要通过公开遴选、内部挖掘、回引、下派等方式,选拔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羊”队伍。第二,从教育培养、严格管理、激励保障等方面,着力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素质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担当尽责,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