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國旗下演講稿:傳承航天精神,觸摸宇宙星辰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隊員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八(3)中隊的XXX,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航天精神,觸摸宇宙星辰》。
今天是4月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号”從戈壁大漠成功發射,飛向九天,中國成爲世界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創造的又一裏程碑式的壯舉。因此,從2016年開始,我國将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爲“中國航天日”。
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體現的是一代代航天人奮鬥的成果。通過中國航天人的奮鬥,中國的航天夢不斷加速,僅用了25年時間就成功完成了“兩彈一星”的偉大戰略工程。之後,中國航天人不斷戰勝橫亘在面前的種種困難,完成了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和北鬥系統的一座座豐碑。
中國航天人不斷把“中國制造”送入太空,創新“中國高度”、體現“中國精度”。2021年,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中國自己的空間站也在2022年建造完成。
猶記得2013年,神舟10号發射前,鄧清明又一次落選,這多麽令人感到揪心與難受!神舟11号不知是何時,他的年紀卻越來越大。看着一起訓練的朋友們接二連三地飛天,誰知道鄧清明的心裏有多少波瀾?但他似乎什麽都沒有表現出來,他選擇深深地擁抱聶海勝,“海勝,祝賀你。”兩人擁抱了很久很久。随後,他忘掉了時間,忘掉了不甘,忘掉了辛苦,投身更加嚴格的訓練。作爲候補隊員,他堅持備戰三年,完成了和第一梯隊成員同強度、同标準的訓練。他的年紀已經有些大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不掉隊。
鄧清明逐夢的勇氣和強大的底氣也離不開他的妻子和女兒的支持。他的女兒也曾對父親沒能執行航天任務而失望,也曾因保守秘密而苦惱,但當她知道父親在接受訓練的刻苦時,又令她感到無比心疼,并且油然生出了敬佩。如今,在父親的影響下,她也成爲了一名航天工作者。哦,真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啊。
“甯可備而不用,絕不用而無備。”這句話讓我對鄧清明印象深刻。23年裏,他堅持訓練,時刻準備着爲國效力,從未想過放棄。“清寒枯苦飛天路,明淨堅貞報國心。”這是鄧清明親手題寫、 挂在書房中的一副字,也是他投身航天事業多年來的真實寫照。“并不是所有花開都有結果,并不是所有夢想都會實現。”即使可能徒勞無功,卻始終堅持,至少不會在機會來臨時,因能力不足而後悔。鄧清明诠釋了什麽是最浪漫的英雄主義!
“不以成敗論英雄”,每個人在突破自我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都應該被珍視。卸下肩上的恐懼和畏縮,備戰時全力以赴,結果公布時坦然接受,無愧于心,這才是豁達的人生态度。
我的講話到此。謝謝!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