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幹部座談交流發言稿: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彰顯青春擔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回信中寄語廣大青年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這是總書記的殷殷期盼,也是時代的呼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立健全年輕幹部隊伍選拔任用标準常态化工作機制,是我們黨後繼有人的根本大計。鄉村振興中亟需大量新鮮血液,不斷擴展人才輸入途徑,是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廣大青年要自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胸懷遠大理想,主動到艱苦地區中、到鄉村基層一線中施展抱負、建功立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點燃青春火把,踐行初心使命,勾勒出絢麗的人生底色。
一、弘揚“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爲民精神,奔赴服務群衆的最前沿。青年是胸懷夢想、熱情奔放、能力突出的一代,但青年也有着經驗不足、閱曆不夠、理論豐富而實踐缺乏等不足,因而青年一代服務鄉村振興時需要在實踐中走群衆路線。青年幹部應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站穩人民立場、走好群衆路線、踐行爲民宗旨,向下紮根紮進基層沃土,奔赴服務群衆的最前沿,着力解決好群衆困難,耐心收集每一條意見、細心處理每一個難題,暖心服務每一位群衆,以人民群衆爲“标尺”,聚焦群衆“急難盼愁”,書寫“人民滿意”答卷。要深入基層了解群衆的各項急難愁盼,收集群衆的所需所想所盼。隻有深入群衆,與群衆零距離接觸,才能确保收到的信息、掌握的情況真實可靠,從而使得工作方向明确,重點突出,做到有的放矢,把工作做到群衆心坎上,得到群衆的支持與配合。要向群衆學習,青年一代由于對鄉村情況了解不多,缺乏破解鄉村問題的經驗和方法,隻有主動向群衆請教,拜群衆爲師,放下架子向群衆多問幾個“爲什麽”“怎麽辦”,才能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走得穩、走得順。要重視調研,隻有不斷深入調研,才能不斷突破對鄉村基層認識的盲區,不斷深化對鄉村基層方方面面的認識,要深入矛盾糾紛多、群衆意見大的地方和領域調研,要在不斷“自找苦吃”中錘煉自我,增長見識,隻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鄉村振興的各種問題的“金鑰匙”。
二、厚植“一片丹心許家國”的家國情懷,開赴急難險重的第一線。青年一代大多接受過新式的教育,擁有知識,懂得科技,擅長管理,綜合能力較強,因而青年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要發揮好、利用好自身的長處,在鄉村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學有所用,理論與實踐結合,做最好的自己。鄉村振興,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技第一生産力的作用,必須踐行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廣大青年要敢于用新理念、新觀點破除鄉村中的舊有的、落後的觀念,要帶頭反對和破除鄉村中的一些禁锢人們頭腦、阻礙鄉村發展的陳規陋習,爲鄉村振興夯實思想根基。要發揮“傳幫帶”作用,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地耐心向農民傳授農業生産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要通過舉辦相關培訓班的方式,推動農民群體實現由隻會拼勞力、耗時間的傳統農民到掌握科技、善于經營的新式農民的華麗轉身,把科技興農戰略落到實處,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從曆史長河中汲取營養,堅定戰略自信,保持必勝信念,鉚足“一萬年太久,隻争朝夕”的拼勁,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聚焦問題、知難而進,保持“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遇事不推脫、不扯皮、不回避,始終奮鬥在急難險重的第一線,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爲民族複興偉業添磚加瓦。
三、提高“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創新能力,趕赴改革發展的主戰場。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強國進行了部署,作出了規劃,這就爲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保障。如今,我國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任重而道遠,青年幹部要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和責任,不做過客、不當看客,拿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踴躍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在農村改革發展主戰場,展示青春風采,在搏擊風浪中增長才幹、成爲棟梁。要心系“三農”,要明白農村是個大有可爲的廣闊舞台,農業是個大有前途的朝陽産業,農民是個受人敬重的體面職業。要珍惜在鄉村基層鍛煉的機會,要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地在鄉村基層積極作爲,勇挑重擔,不能有完成任務的心态,不能有把鄉村鍛煉的機會當作“踏腳闆”“墊腳石”的想法。青年在鄉村基層奮發作爲,一方面是對個人的曆練和提升,可以在這裏經風雨、長見識、拓視野,爲将來的人生奠基,另一方面可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爲“三農”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引導農業農村朝着現代化、科技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廣大青年以實幹爲帆,以擔當爲槳,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美麗鄉村建設未來可期。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