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三個務必專題黨課講稿:深刻把握“三個務必”的科學内涵 不斷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2)、三個務必黨課講稿:以“三個務必”引領黨的作風建設
(1)、三個務必專題黨課講稿:深刻把握“三個務必”的科學内涵 不斷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同志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堅定曆史自信,增強曆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三個務必”具有豐富的科學内涵、嚴密的内在邏輯,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深邃的戰略眼光、深遠的戰略考量、過硬的政治能力、深刻的憂患意識、高度的曆史自覺、強烈的使命擔當。“三個務必”作爲觀念上層建築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強烈的曆史自覺和使命擔當,鮮明體現了我們黨解決百年大黨獨有難題的高度清醒和堅定信心,鮮明體現了我們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考驗的高度自信與強大能力,彰顯了百年大黨新時代趕考的高度清醒與高度自覺,對于黨領導人民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具有強大效能。
一、深刻把握“三個務必”的科學内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三個務必”重大命題,并對其進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闡述,爲我們全面準确把握其科學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個務必”是貫穿百年黨史的一條主線,貫通曆史、現在與未來,其内涵鮮明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正确認識“三個務必”的科學内涵,要樹立正确黨史觀和大曆史觀,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加以解讀。
(一)“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科學内涵
千錘百煉,如磐初心不變;關山萬重,千秋偉業在胸。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刻地體現了全黨必須牢記中國共産黨是什麽、要幹什麽這個根本問題。中國共産黨的“趕考”,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複興。爲民造福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産黨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黨領導人民作出的所有努力最終目的都是爲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偉大的中國夢。可以說,我們黨的百年光輝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黨最鮮明的政治底色,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人民”二字,重若千鈞。中國共産黨是人民的黨,是爲人民服務的黨。一路走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優異答卷。以百姓心爲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基于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肩負的曆史使命對全黨作出的重要要求,宣誓了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信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指明我們黨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争、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爲了人民幸福和民族複興,深刻闡明“我是誰”“爲了誰”的根本問題。
三、務必敢于鬥争、善于鬥争,始終秉持昂揚鬥志
實踐充分證明,良好的精神狀态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事業中至關重要。新時代新征程,廣大黨員幹部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不僅要具備敢于鬥争的風骨和膽魄,還要提升善于鬥争的智慧和能力。
(一)堅定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意志。敢于鬥争、善于鬥争,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中國共産黨永葆初心使命的内在要求,是全體共産黨員的政治底色。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同時也面臨着許多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各級黨組織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把敢不敢鬥争、能不能鬥争作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行動檢驗,切實增強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把握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方向。共産黨人發揚鬥争精神,最本質的是要把握好敢于鬥争的方向、立場和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凡是危害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各種風險挑戰,隻要來了,就必須進行堅決鬥争,而且必須取得鬥争勝利。”新時代偉大鬥争是指向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鬥争,是實現新的曆史創造、完成新的曆史使命、作出新的曆史貢獻的鬥争,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立場、堅持科學理論指導的鬥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的鬥争,是有所區分的,對于不同性質的矛盾采用不同的鬥争方法;是有明确目标的,是爲了防範風險、應對挑戰、解決問題,不是“爲了鬥争而鬥争”;是有崇高要求的,指向的是企圖颠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企圖遲滞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程的一切勢力。
(三)明确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策略。鬥争是“鬥”與“争”在矛盾運動中的辯證統一。“鬥”是不畏艱難、不懼風險,“争”是扭轉局面、轉危爲安。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的矛盾與問題時,面對矛盾與問題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及不同發展階段時,都要進行具體的、曆史的分析,并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方式方法和鬥争手段。要熟悉鬥争規律,在洞悉世情、國情、黨情的基礎上準确判斷發展大局和大勢,科學預判潛在風險和挑戰,精準研判鬥争進程和時機;要掌握鬥争方法,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鬥争原則,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的鬥争方式,堅持時、效、度相結合的鬥争方法。既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又要善于把握鬥争的時機、節奏、分寸、火候,應勢而謀、順勢而爲,以靈活機動的鬥争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四)凝聚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力量。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凝聚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磅礴偉力。要始終保持敢于鬥争、敢于勝利的信心和底氣,讓鬥争精神在接續奮鬥中完善、在砥砺拼搏中發展、在戰勝挫折中升華。必須堅持和加強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保持頑強的鬥争精神、堅韌的鬥争意志、昂揚的鬥争風貌。要凝聚起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戰鬥力。我們黨依靠鬥争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鬥争赢得未來。
我就講這麽多,謝謝大家。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