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專題黨課講稿:關于調查研究優良傳統的傳承創新
同志們:
馬克思主義認爲,世界曆史發展的進程可以通過“每一個過着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得以證明,而“經驗的觀察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根據經驗來揭示社會結構和政治結構同生産的關系,而不應當帶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調查研究作爲一種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結合的實踐活動,是“經驗”現實生活的有效手段,能夠通過獲得、整合和處理大量以現實世界爲對象的感性材料,使之轉化爲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因此,“調查研究”作爲一種研究手段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學科研究之中。而在中國共産黨話語體系中,“調查研究”一詞有其特殊指向,被賦予了濃厚的中共政黨色彩,是黨内最具原創性和獨特性的話 語之一。與傳統學科中一些偏重數據統計與案例分析的調研方式相比,中共話語體系中的“調查研究”的概念邊界更爲寬展,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調查與研究并重,以反哺實踐、解決人民群衆的實際問題爲目标導向。中國共産黨人開創性地将調查研究工作與黨的作風建設聯系起來,與貫徹黨的群衆路線聯系起來,并将其作爲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傳家寶。這賦予了調查研究工作特殊的政治屬性,使之發展成爲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中國共産黨百年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凡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實現曆史性突破、取得曆史性成就的時期,都是中國共産黨人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衆、實現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時期;凡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出現重大風險挑戰甚至失誤的時期,都在一定程度上與黨在制定大政方針時沒有發揚調查研究優良傳統、沒有經過調查研究這一決策前的重要環節,導緻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有關。因此,每一代中國共産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都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并力主在全黨範圍内興起調查研究之風。如何正确地進行調查研究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從毛澤東同志到習近平同志,每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号召全黨進行調查研究的同時,認真歸納總結宣傳調查研究方法,或是提出了許多脍炙人口的精彩論述,或是身體力行進行深入調查實踐。曆經幾代中國共産黨人薪火相傳,中國共産黨調查研究的方法得到了豐富發展。這其中既有對共同原則的赓續沿承,也有與時俱進的探索演進。
一、不同時期黨的領導人對調查研究工作的思考與探索
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階段,中國共産黨人都把調查研究作爲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以研究中國國情,把握主要矛盾,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發展謀略和施政方略。可以說,中國共産黨的百年曆史,也是中國共産黨人不斷探索調查研究方法與實踐的曆史。
21世紀以來,黨中央繼續發展完善參事室制度,同時又在吸取國内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發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2002年12月26日,黨的十六屆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一次集體學習,從此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正式确立。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實際上就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對社會動向、學科動态等内容進行的一次集體集中的調查研究,既是中央領導集體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也是專家學者與他們交流溝通的過程,提供了黨内外雙向溝通新渠道。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地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使之成爲黨和政府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智力支撐。國家智庫主要面向的是各領域領軍科研場所和高精尖戰略人才,保障了智庫提供的調查報告和咨詢意見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國家智庫“半官方半民間”的身份,使得智庫并不完全受到行政命令的規制,而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超脫性,可以圍繞黨政治理問題,根據具體情況在自己擅長領域内制定研究方向與研究計劃,這既讓智庫研究想黨之所想、急黨之所急,也讓智庫研究更加自主化、專業化、規範化。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的建立和國家智庫的建設進一步打通了黨中央領導與專家學者之間溝通的橋梁,這就有助于在調查研究中,讓群衆意見能夠更通暢地“自下而上”遞達到領導幹部的桌前案頭,體現了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努力更新決策咨詢機制,發揚優良傳統,促進調查研究渠道與時代共同發展。
同志們,對調查研究這一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征程中極爲濃墨重彩的一筆,在探索中形成的關于調查研究的理論、原則、方式、方法是中國共産黨人寶貴的精神财富。曆史經驗告訴我們,雖然現在的社會條件、科技水平等和過去相比都發生了深刻改變,但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調查研究、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把調研作爲貫徹黨的群衆路線的重要手段的初心不能變、傳統不能丢。中國共産黨要領導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宏偉目标,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榮使命,就需要始終與群衆爲友,與事實爲伴,堅持在完善調查研究制度、創新調查研究方法上下功夫,号召全體黨員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黨的調查研究傳統繼承下去,發展下去。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