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心得:在“学思用”贯通上做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面对新征程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如果学得少、学得散,或者光学不思考,只思考不行动,就会出现学而不深、学而不精、学用脱节的问题。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新征程上,既要“竞学”更要“竞行”,要学在前、思在先、干在后,挤时间学、钻进去悟、沉下心干,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及时跟进“学”,增加知识的厚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工作中,不少党员干部总以“工作忙”“顾不上”“没时间”为借口,不愿学、不乐学、不会学,精神上涣散、思想上懈怠、行动上迟缓,任务来了就应付一下,工作需要就恶补一下,领导重视就表现一下,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却是“小雨点”。毛泽东同志针对学习中存在的“工作忙”的问题,指出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年轻干部要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的问题,找准方向、明确目标,科学合理分配时间,把工作、吃饭、休息的时间挤一挤,多一些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等不靠的使命感、松懈不得的危机感,少一些“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蹉跎,争做好学、乐学、善学、勤学的表率。
以“急不得”的理智感融会贯通“思”,延伸学习的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想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绝非易事,不少人往往是读开头,看结尾;读序言,看背景;读简介,看大纲,无法静下心学、潜下心悟,学习只及表、不析里,只走形、不入心。年轻干部要有钻研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既要深学理论知识,也要善悟专业知识,既要勤学有字之书,也要善思无字之书,联系实际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延伸广度、加大力度、拓展深度,把文字内涵研究透、把实用技能掌握好,以真学带动真用、以深学促进笃行。
以“坐不住”的责任感联系实际“用”,加大转化的力度。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只明白道理而不去做,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年轻干部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还要学有所行,有书本知识了,要向实践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使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敢于善于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长期存在而一直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解决好本地发展难题,找准道路和方法。要用心学,更要用力干,耕好“责任田”,当好“勤务员”,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切切实实的行动解决好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2)、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心得:修好“终身学习”这门“必修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员干部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排头兵”,要自觉修好“终身学习”这门“必修课”,坚持以学铸魂固根本、以学增智强本领、以学促干聚民心,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扛旗人”。
以“学”铸魂固根本,锤炼绝对忠诚的“金刚身”。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红色基因”,是党永葆生机的能量之源和制胜法宝。理想信念的坚定来源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来自于思想理论上的成熟与清醒。要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性修养,持之以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尤其当前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切感悟其中思想伟力,品尝“真理的味道”。要经常对照党的创新理论检视自己言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掸去思想灰尘、廓清思想迷雾,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以“学”增智强本领,磨砺担当作为的“铁肩膀”。学习是增长智慧、提高本领的源泉。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牢牢把握住“终身学习”这把“金钥匙”,自觉发扬“挤”和“钻”的精神,静下心、沉下气、稳住神,立足岗位实际,丰富知识储备、拓宽知识面源、开阔视野思路,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让知识跟上时代发展所需。要善于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提高“会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提升“涉深水”“闯险滩”的本领,结合工作实际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专业能力训练、专业精神培养,真正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
以“学”促干聚民心,当好诠释初心的“实干家”。为人民服务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业。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以学促知、以知促行、以行见效,不断推动认识深化、行动自觉,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经常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向群众学习请教,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心坎上。要以“一辈子”的执着坚守,践行初心使命,把无私奉献作为行动准则,以“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和“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无私奉献、一辈子清贫”的杨善洲对标看齐,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3)、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心得:“点上发力”解决好“培养人”的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着力解决好“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民族复兴的接班人,要始终把思政教育放在首位,把学好思政课当成本职,把抓好思政课当成责任,把讲好思政课当成使命,找准“出发点”、 把握“切入点”、 抓住“关键点”,凝心聚力逐梦崭新征程。
找准“出发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群众立场坚定、群众观点强烈、群众感情深厚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群众生活的艰辛疾苦,才能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明白实际工作离群众期待有多少差距。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把“人民满意”作为干部选用的度量衡,不拘一格选人才、别树一帜用人才。善于挖掘群众喜欢的人才类型,把群众最支持、最信任的可靠之人选出来,把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爱民之人用起来,从而不断培养出群众家里坐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大事小事谈得拢、难题难事解得开的群众基础扎实之人,从根本上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把握“切入点”,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基层一线是考察识别干部的最好“试金石”,也是锤炼磨砺人才的最好“练兵场”。要把“知行合一”作为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善于在重大斗争一线挖掘储备人才,在条件艰苦、矛盾突出、任务繁重的吃劲岗位培养锻炼人才。要不唯学历唯能力、不论资历论实力、不看职称看成绩、不重身份重实际,把那些在工作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靠前战斗、主动作为、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的人选出来、用起来。要积极引导鼓励大家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蹲苗历练,在基层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让他们在泥泞中匍匐、在风雨中前行、在逆境中成长,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历练和专业训练中增长才干,从源头上解决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抓住“关键点”,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谁培养人”是政治方向问题,也是政治信仰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指引着事业的前进方向,而且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借助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契机,着力培养出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为国分忧、为国尽责的尊党信党、爱党护党、忧党为党之人。要将思政课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把家国情怀注入党员教育及家风家教之中,以此作为纯洁思想、净化灵魂、改进作风的助推器。要强化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地讲好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评论0